5月8日上午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,发布《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公报》,有关负责人介绍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有关情况,本次普查自2020年开始,历时3年完成。
发布会上,相关负责人介绍,这次普查是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开展的综合性自然灾害风险普查,开展了地震、地质、气象、水旱、海洋、森林和草原火灾等6大类23种灾害和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,第一次形成了覆盖国家、省、市、县4级的评估与区划成果。完成了国家、31个省(区、市)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、333个地市级行政区、2846个县级行政区的单灾种风险评估与区划、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任务涵盖危险性评估成果、风险评估。
这次普查还制修订了全国地震烈度区划、地质灾害防治区划、主要江河防洪区防治区划、山地洪水威胁区防治区划、森林火灾防治区划等。
在评估与区划成果方面,这次普查第一次识别了占全国陆地面积2.3%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高风险区域,将全国划分为6个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大区、30个综合风险区,揭示了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“东高西低”的宏观格局。发布会上还发布了《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公报》,《公报》包括本次普查3年多来的总体普查情况和普查成果,融入了地图等多种成果形式呈现。
据了解,《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公报》采用的是国际通行的灾害风险调查、评估与区划技术体系,结合气象、测绘和遥感等多学科的优势,经过多轮核对、修改、确认,保证了《公报》成果更加符合实际需求。